养生百科 诗词大全 搞笑图文 食物相克 周公解梦

EB-5改法观察之(一):关于涨价

EB-5从2015年起,就进入一个“全新”的阶段,那就是不停地争辩,不停地出各种改法提案或草案,但又不停地延期。

关于一些热点问题,老肖用几篇文章聊聊自己的看法。欢迎各位指正!

第一篇聊聊涨价。

移民产品生命周期

学过《市场营销》的朋友应该熟悉一个“产品生命周期”理论。大概是这样滴:

也就是说,每一种产品,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。

如果我们把各国的“移民”项目,也当成一种“产品”来看的话,同样也会有这样的周期。

当然,周期可能长、可能短,上面的曲线形状也只是示意,曲线它还可能是下面多种样子:

总得来看,每种产品都会有兴盛和衰退,也会有调整。

EB-5作为诸多移民项目的一种,自然也有调整。

假如都以永居为目标,除了国家自身因素外,影响移民产品比较重要的因素有三个:

1. 办理条件(难度),

2. 成功率(信心),

3. 投资起点(价格)。

这些年,移民产品中的“价格”变化

近些年来,主流移民目的国家,移民的投资起点(姑且称为价格)并非一成不变,办理条件也时有调整。老肖把一些影响比较大的内容,做了个粗略的整理,如下:

一些影响不大的内容,比如2015年6月葡萄牙黄金居留微调、2016年11月加拿大EE分数标准收紧之类、美国EB-1各类实际审核的执行标准有所提高等等,就没放到上面的表格里面。

综上来看,各国移民政策,特别是前些年主流的移民国家和地区,最近几年总的趋势是:

办理条件,或多或少都在提高;个别甚至关停;

投资起点,纷纷提高。

所以,投资起点26年一成不变的美国EB-5,在这样的大潮流之下,现在“涨价”的概率是不是很高呢?

老肖之前有篇文章,《美国EB-5如果涨到80万美元,会发生什么情况呢?》,对美国20多年来的最低工资标准和美元通货膨胀做了些简单的调查,从美国内在情况来看,对于提高投资起点的需求、也的确积累到了足够推动变革的力量。

EB-5各版改法提案中,对投资起点的要求

老肖在之前的文章《EB-5改法提案备忘录&字典~没通过也让你一身冷汗?!》,把到2016年9月为止各个版本的改法提案、草案做了汇总。

其中,关于投资提点提高的部分,结合到今年5月的各个版本,增补如下:

自2015年6月Grassley提出S.1501 提案后,“80万美元起”这个数字,逐渐成为后续各版本的参照线,我们可以看到,上述14个版本中,除了2个关停、1个未涉及价格的版本,11个版本里面的7个对最低投资额的要求是“80万美元起”。

比较有争议的,倒是TEA的定义、以及TEA和非TEA地区最低投资额之间的差额。因为这两项,会影响到未来投资人对城市项目和乡村项目的选择。

关于移民局提出的“135万/180万”版本,的确非常惊悚,但老肖觉得,这一条对各方施加压力、逼迫改革的意义,多于实际执行的可能性。就算执行,恐怕也不会很久,而且市场基本不会有投资人肯接受。

所以,EB-5涨价,势在必行,没什么可以怀疑。现在基本公认是50万美元最后的阶段。

未来,一定会有人因为价格而抱怨---都是拿同样的绿卡,却是前后不同的投入。

EB-5涨价后会怎么样?

现在对于EB-5,最大的“拦路虎”是排期。

如果改法后只是涨价、但没有解决排期,那么市场一段时间内将一落千丈。这个老肖在《美国EB-5如果涨到80万美元,会发生什么情况呢?》里面也提到过。EB-5作为一个移民产品,将会像老肖前面引用的产品生命曲线一样,进入明显的衰退通道。直到数年后积压的案子消化很多、有能力的客户群积攒相当数量后,可能才略有恢复。

美国国会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大佬们,也不要以为最近两三年的EB-5盛况就是一成不变的。近两年的改法波动,其实透支了不少市场潜力,中国经济增长乏力、房价涨势放缓,都会让潜在投资人数量的增速明显下降。而且,排期、换汇、监管不力等不利因素实际上已经重挫中国的EB-5市场,在今年3-5月份非常明显。

如果国会大佬一味地根据前两年EB-5递案状况,以为只涨价、不解决排期,中国市场仍会买账,真的是过于乐观了。

下图是移民局对于未来8年I-526递案量的预测,如果不考虑涨价、单看漫长排期,这个每年递案超过16,000件的预测已经不可能实现,如果涨价,将明显下滑。

(来源,美国移民局EB–5Immigrant Investor Program Modernization )

即使排期不再是大问题,涨到80万美元仍然会让不少朋友有心无力---难度的确高了不少。加上换汇政策变得苛刻、美国移民局对于换汇路径证明又提高了要求,这些都将会拦住相当多的投资人。

不过对于那些铁了心想办EB-5、自身条件又非常好的朋友来说,倒是没有那么多人一起挤独木桥啦。说不定未来的EB-5,会有点像现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投资移民---办理条件要求很高,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多,市场办理量不大不小。

那时候,EB-5这个产品的生命曲线,是进入不温不火的维持状况呢,还是会经过波动后再次缓慢上扬呢?这恐怕还要看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刺激因素吧。

说明:关于改法提案的资讯,部分引用自EB5sir的“美国EB5一点通”。在此表示感谢!